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快速了解音乐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快速了解音乐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音乐剧: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
《白莲》是中国首部民族音乐剧。该剧运用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弘扬真、善、美,体现了反封建、反愚昧、反丑恶的思想内涵,熔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于一炉,运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光、色、音响器材,汇美妙绝伦的灯光、舞美和服饰于一台,集音乐、舞蹈、故事于一体。
我认为,民族音乐剧这一概念有三部分内涵:一是在引进西方成功的音乐剧时,一定要看到并不是所有在西方获得了成功的作品都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比如《西区故事》虽然称得上是音乐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但中国观众并不太能接受,主要原因,是它所反映的种族歧视的内容与中国人的生活相去甚远,且风格较“重”,演剧时间偏长。以中央戏剧学院实习演出的两个剧目来讲,《想变成人的猫》的艺术价值远远不能与《西区故事》相提并论,但从市场反映来看,观众却对它更为青睐,好在“中戏”对于《西区故事》的排演并不是为了市场,而是从深入了解音乐剧的艺术特性和培养演员的角度来考虑的,但从演出效果上看,也说明了东西方观众在审美上的差异。
二是在演出风格和具体表现手段上,有一种观点认为音乐剧必须是爵士音乐、爵士舞蹈。其实,音乐剧具有极强的吸纳力。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使得它不断地吐故纳新,紧跟时代的潮流而发展,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不要轻易地扼杀了自己的创作空间,一切要留待实践的检验。我认为,只要是现代的、流行的,能被一般普通观众接受和喜爱,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与价值的表现形式,都有可能成为中国音乐剧创作的表现手段。
其三,适合中国人口味最直接也是最容易的途径就是原创剧目的内容题材“民族化”。一方面创作者要关注当今中国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关注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另一方面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留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源泉。随着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东方文化愈来愈受到西方的关注。前不久上映的美国迪斯尼大型动画音乐片《花木兰》就取材于我国,这说明中国题材(不仅是现代的,也包括传统故事)与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并不矛盾,同样可以创作出高水平的音乐剧。而且,美国人在创作《花木兰》时并不完全囿于中国的传统故事,而是把中国的传统故事题材在结构和具体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按照西方观众的欣赏口味来加以美国化。相应地,我们也可以把西方的题材加以中国化,从而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取材面。
儿童音乐剧是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的话剧儿童剧除了具有戏剧一般的特征外,还要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心理状态和对事物的理解、思考方式。要求通过具体、鲜明的形象与活泼、明快的情节向他们剖析严肃的主题,进行美的感染。
在美的感染过程中,培养儿童积极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意志和想象力,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受到锻炼,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尽可能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与周围事物,以达到巩固其自身既有的道德感。
儿童剧应具有思想的明确性、道德的纯洁性、人物性格与行为的真实性、摄取生活素材的广泛性和准确性、艺术构思的完美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快速了解音乐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快速了解音乐剧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