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理 / 跟梁老师学乐理好吗,跟梁老师学乐理好吗知乎

跟梁老师学乐理好吗,跟梁老师学乐理好吗知乎

Time:2024-12-19 07:55:05 Read:0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跟梁老师学乐理好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跟梁老师学乐理好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有哪些勤奋好学的名人?

悬梁刺股(或者叫:头悬梁锥刺股)

跟梁老师学乐理好吗,跟梁老师学乐理好吗知乎

  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

  于是,苏秦立志发奋学习,一定要扬名天下。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1.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相传,在他晚年攻读《周易》的时候,曾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周易》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形容勤奋读书。

2. 洗笔成墨池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

3. 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战国时期的苏秦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4.凿壁偷光

匡衡是西汉人,出身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白天要劳动,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晚上很想读书,却穷得点不起灯。后来,他发现邻居家夜夜有灯光,就想了个办法。因为邻家点灯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间,只隔着一堵墙,于是,他便在墙上凿了个小孔。灯光果然从小孔里透过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从此以后,他每夜蹲在墙脚,借着这一线亮光读书,直到邻居家熄了灯,他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这样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着名的大学者。

5.焚膏继晷:

绕梁环田局出自哪里?

绕梁环田局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种唱腔,起源于明代的话剧《汉宫秋》。该剧描写的是汉武帝崇祯皇后与宫女王美人的恩爱故事,其中的绕梁环田局是描写王美人在宫中弹奏乐器的一段戏曲唱腔。绕梁环田局的名称源于唱词中“绕梁三日,不绝如缕,如闻其声,应非人间矣;环田万顷,不辞劳苦,如闻其声,应非人间物也。”的描写,意为音乐声音绕梁环绕三日,如同天上神音;环田万顷,如同人间奇景。绕梁环田局的唱腔以其优美的旋律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经典之一,深受观众喜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跟梁老师学乐理好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跟梁老师学乐理好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4 西元音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7389号-18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