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没有乐理能做出好音乐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没有乐理能做出好音乐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对于这个问题,好回答也不好回答。我看了以前的一些回答,都很专业的!这里我做点简单的补充:
首先,音乐的本身是一个美好的事物,可以陶冶情操,享受到美,可以从音乐中体会作者的那种情感的表达。所以基于这一点,我觉得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定非得去纠结无损和有损。只要能达到音乐本质的作用就好。
其次,如果一定要说到区别的话。无损和有损的出现还是数字时代的一种提法和产物(在没有数码化的时期一般的提法开盘带、母带、第一版、再版,因为这个时期我们接触更多的是卡带、后来的CD。)那么数字化后,就可以把音乐以数据的形式进行传输和保存。无损其实就这个格式包含的数据完整,基本没有损失。有损就是更加方便传输和保存而进行了一些压塑和删减。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两种格式wav和mp3,wav是比较公认的无损格式(ape、flac等其实是无损压缩格式,要解压后才是无损)。一般一首3-4分钟的歌曲,wav格式数据大小大约是在40-60M,如果是mp3,那么数据大小大约就是8-14M。理论讲这个大小差距就是无损和普通的信息量的差距。打个比方,无损就像现在的单反照的照片的原片,你可以放大看到很多细节(比如一个痘痘,或许发丝),而普通的就相当于以前胶片机照的照片,冲洗后的效果。
最后,至于说你说没听出来这个问题。这估计就是设别的问题了。如果是电脑听,那个和声卡、音箱、耳机等关系很大。只要设别基本达到要求,这个差距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在高频和低频上。如果设备可以的话,无损听着层次分明,音乐的细节很好。普通的音质,那么低频感觉很薄,高频很飘,就像有风吹一样。
这个问题我在“老罗谈音乐”里也发表有一些观点,后期也会就电脑听音乐的设别搭配做一些分享!
什么是无损音乐
音乐在数字化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压缩,压缩过后文件体积会变小,这样便于传输。在压缩的过程中,如果不降低原文件的音频采样频率与比特率,文件所有属性都会按原样进行保存(输出),这样的话,就是无损压缩。这种压缩的好处就是压缩后音乐文件体积变小,而将压缩后的音频文件还原后,能够实现与源文件相同的大小、相同的码率。常见的无损压缩格式有APE、FLAC,这种格式的音乐就是无损音乐。
反之,如果在压缩过程中降低原文件的音频采样频率与比特率,这种压缩就是有损压缩。常见的有损压缩格式有MP3、WMA等,这种格式的音乐就是普通音乐。
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的区别
1.压缩编码不同。因为采用不同的压缩原理,所以会采用不同的压缩编码。
2.压缩后的文件大小不同。虽然无损压缩后,文件要比原文件小,但是跟普通音乐相比,无损音乐要比普通音乐大很多。比如一首4分钟的歌曲,普通音乐大小也就5-10M左右,但是无损格式音乐就会有30M左右。
3.音质不同。经实验测试发现,无损音乐比有损音乐(普通音乐)多出20kHz以上的高频部分。从频谱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来,图一为普通音乐的频谱图,图二为无损音乐的频谱图,不同的地方已经标红,从频谱图上可以看到有损音乐(普通音乐)无20kHz以上的高频部分。
我们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20Hz-20kHz,20kHz及以上频率基本听不到,而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的区别就在20kHz及以上高频部分,所以说如果靠耳朵是无法分辨出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的区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没有乐理能做出好音乐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没有乐理能做出好音乐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