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流行音乐钢琴曲卡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流行音乐钢琴曲卡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Pachelbel(卡农的作者),德国人。
帕赫贝尔的卡农约作于1680年。帕赫贝尔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
帕赫贝尔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早年随施韦默尔学习音乐,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学校。
1673年至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管风琴师克尔的学生和助手。
1677年至爱森纳赫,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于1678年在爱尔福特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J.C.巴赫。
离开了艾尔特,帕赫贝尔来到伍腾堡宫廷,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常,1692年秋,因为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
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帕赫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
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
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帕赫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1706年,约翰帕赫贝尔去世,享年52岁。所以帕赫贝尔从未去过英国,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是德国人,死前不但已经嫁给了帕赫贝尔并且还生了孩子。《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不下2000个版本,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了328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
“卡农曲式”从它出现至今得到了无数音乐创造者的青睐,现代音乐多元化的音乐元素融入古典音乐“卡农”,令它们赋予了新的活力以及魅力。
卡农》是帕赫贝尔为了纪念亡妻而创的作品,“卡农”在圣经里意为“规律”,或“轮唱曲”,所以,“卡农”并不是这首音乐的名字,而是曲子的曲式。弹过《卡农》的人都知道,它从头到尾只有八个和弦,来回重复,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不管生前怎样,到了最后一刻,他们会永远的在一起,永不分离。作者仿佛想借着这种方式来暗喻着,他将追随亡妻,对亡妻的感情致死不渝...... 对我来说,每次聆听卡农,感受是同样地刻骨铭心,尽管我已经听了它不下数千遍,尽管我有近40个不同的演奏版本;而每次我都会按照不同版本,一遍又一遍地听,让自己沉醉,然后莫名感伤,接着沉默,思绪开始发呆,沉溺在感动之中。我感动,我感动于这首音乐是如此的完美;我感动,我感动于我自己能理解到作者的暗喻;我感动,我感动于世界上有这样如此忠贞纯洁的爱情...... 在当今这样一个喧闹的世界里,人们的感情还那样纯洁吗?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游戏还是责任?在这个腐烂的社会中还有纯真烂漫的爱情吗? 我想,这些乌托邦的思想和感情,也许只有在《卡农》中才能体会的到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流行音乐钢琴曲卡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流行音乐钢琴曲卡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