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流行音乐中古典文学的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流行音乐中古典文学的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楚辞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可谓巨大,其中尤以离骚为突出!
后代习文者,大多以楚辞为临摹范本。这里尤以唐代为突出。我们从唐代文人的作品身上看到了很多楚辞的影子。王勃的滕王阁序,“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这样的句子在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很多,离骚中,“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成之所居。”,这两者的表现方法是多么的相似。李白,“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这两者的想象力又是多么的接近啊。
我们从宋词中也能看到很多楚辞的影子。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两者情感的抒发,简直如同一辙。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离骚,“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场景的描绘如共处一地。
所以我要说,楚辞是我国后代诗词歌赋的教科书,如同书法的兰亭序!
《楚辞》是长江流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的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到了西汉末年,汉人刘向把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人模仿新诗体所创作的作品辑录成书,题名就叫《楚辞 》,因此,《楚辞》进而成为指代战国时期以屈原、宋玉等人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是楚 文化的产物,同时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屈原也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的诗祖。
楚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绝对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楚汉战争就是因为四面楚歌而一锤定音,从此开辟了大汉王朝的新纪元。
《楚辞》既包括楚歌,又包括楚诗,既然是新的诗歌体裁,同样是韵文的一种,汉朝的文人墨客通过改变《楚辞》中击节而歌的习惯,进而产生了吟诵,谓之曰赋,取义为“不歌而诵谓之赋”,因此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赋又称骈体文、四六句,同样是韵文的一种,需要用特别的声调来诵读,更加豪华,更加铺张,更加具有音乐的美感。
楚诗不似《诗经》那般整齐划一,也不似《诗经》那样的现实主义手法,它的形式近似于长短句,风格更加倾向于浪漫主义并且具有神话色彩。楚诗是汉诗的源头,同时也是五、七言的前身,对汉乐府、五言诗、七言诗、排律等有着较深远的影响。
《楚辞》和《诗经》各自代表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无论汉赋还是唐诗、宋词、元曲,都离不开楚辞和诗经的引领,而楚辞对浪漫主义诗派的形成更加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有文明古国之称的中国,在文学方面成就辉煌,为世人瞩目。纵观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无论是春秋时的《诗经》、秦汉时的辞赋,还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以时代标名。这说明它们不是某一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而“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楚辞”则独树一帜,恰恰是以产地命名的。楚辞是楚地的歌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在楚地民歌和巫歌乐舞的直接哺育下,借鉴神话的表现手法而形成的。楚辞是南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是继《诗经》四言体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楚国大诗人屈原。
屈原与楚辞的出现,开始了我国诗歌史上《诗经》以后的第二个重要时期。屈原以前的文学作品,譬如《诗经》在流传过程中虽然经过诸多修订,但大体上仍保留着纯朴、自然的本来面目,从中可以看出集体生活的情景,群众创作的智慧。而楚辞则基本上是由屈原一个人所创造的,它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并把楚地原有民歌从内容到形式都提高了一步,创造出一种崭新文学体裁——骚体。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楚辞》收诗25篇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屈原所作,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其中《离骚》是屈原得代表作,其基本内容有:对理想的追求;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其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洁高大、血肉丰满、具有鲜明个性与伟大名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具有划时代意义;在诗歌形式 和语言上有很大的突破,既选取了当时楚地民歌的形式,又借鉴了当时蓬勃发展的新体散文笔法,强化了诗的表现力,同时又采用了大量方言口语,使诗的语言生动、形式活泼;比兴夸饰与神话传说的广泛运用,使其具有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1] 。从此以后,“骚”与“诗”并称,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艺术丰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流行音乐中古典文学的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流行音乐中古典文学的研究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