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典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目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典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目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典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也是很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种音乐,如何提升欣赏古典音乐的音乐能力呢,个人感觉
1,需要音乐知识,应该知道些音乐基础,为欣赏古典音乐打下基础,古典音乐比较深奥,难懂,音乐基础是必须得,要是很喜欢,我觉得应该深入学习,多学习,配合好学习古典音乐。
2,要多欣赏古典音乐,提升嘛,必然离不开多欣赏,多听,多感悟
3,好受大家之作,特别是最著名的,多了解背景,人文等,深入了解感受,深入其中,理性升华。
4,听古典音乐做动作,心随古典韵律而动,放开身心。
5,去音乐会现场,感受氛围。
这个应该很多的,我收藏的有
《作曲家的人格声音》, 《经典音乐如是说》,国家大剧院的《十八讲系列》4本,刘雪枫的《晚安!玫瑰骑士》、《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情迷马约卡》、《隐秘的肖邦》、《弹出来的亨德尔》,《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杨燕迪音乐论文集》,《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美学》,《音乐风格的艺术原则》,《首演》,巴伦博伊姆的《生活在音乐中》,《萨义德音乐随笔》,等等,另外杂志类的《三联爱乐》,《音乐爱好者》也非常好,可以根据自己偏爱的方面选读。
古典调法中的10段均衡器是指在音频处理中使用的10个频段的均衡器。这些频段通常是根据音频频谱的特点和古典音乐的需求而选择的。通过调整每个频段的增益,可以改变音频信号在不同频段的音量和音色,从而实现音频的均衡和优化。
这种调法可以帮助古典音乐的演奏和录制更加清晰、平衡和自然,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的细节和表现力。
10段均衡器中,调节250Hz可以让声音清楚干净,调节1000Hz可以让声音更加明亮,调节500Hz可以增加声音的舒适度。总而言之,低频音太多会让声音轰鸣,高频音太多会让声音尖锐,适当调节中间频段声音可凸显人声,让声音听起来干净舒服。
250Hz ——这个频段多了声音会很脏,少了声音会很干净,硬实,但它同时也是人声、弦乐、手鼓等等音色的主要共鸣点的所在频段。
500Hz ——和250Hz的感受相似,这一频段的增强会使一些铺底的合成器pad音色凸显出来,会使更多的男声凸显出来,这一频段多了还是会浑浊,稍微增加一些会使音乐有更多温暖、亲近的感觉。
1000Hz——这个频段可以算作一个分水岭,大部分乐器的基频都在200—1000Hz,所以调节1000以下的频段会更多的影响音色(不是影响音量),增强这一频段会使音色更明亮。
西方古典音乐是一门课程,音乐并不是数学公式只有一个结果答案,每个人从同一首曲子中听到的感受都会不一样。
西方的古典音乐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维也纳三杰),这让我想起了魔岩三杰窦唯、何勇、张楚,言归正传——推荐一部电影叫做莫扎特传,说的是他在奥地利宫廷里做音乐演奏师,期间又和公主私会等一系列的故事,电影2小时40分钟,生动曲折的描绘出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一生,你应该从电影里可以窥探出那个时代中古典音乐正盛行的模样。
古典音乐流派就是维也纳古典音乐流派,这些天生的作曲家演奏家们在奥地利(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度过了成熟的创作期,无数个经典作品像雨后的阳光照在松湿的泥土上一样瞬间沁人心脾。
欣赏古典音乐对古典音乐的由来是有必要了解的,个人认为这就已经足够了,至于在听古典音乐时如果你想在别人面前说出一个深奥的音乐知识的话,那应该就是专业的范畴了。
古典音乐也是固定音阶的,之所以音乐分为布鲁斯、爵士、古典、流行、朋克、说唱、阿卡贝拉、新世纪等等之类,不只是因为其出现于人类音乐里的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的本质内容,每个音乐流派都有自己的基因,不是这个基因那就不叫这个音乐,大调、小调、全音、半音、旋律、音程、独奏、重奏等等吧再加上各种乐器的调组和各类型音乐的充斥融合,有时候一个曲子下来就真像是人生的五味杂陈,有古典音乐里那种对于往事的凝思又有爵士乐里轻挑细捻的不羁自由;有朋克说唱那种纯粹的年轻浪荡狂傲又有阿卡贝拉和新世纪音乐里的轻松徜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典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目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典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目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