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杭州古典音乐趋势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杭州古典音乐趋势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是交融,也不是开封话,而是南宋时的北方官话对杭州本地话有影响。而且南宋时北方官话并不完全是开封话或河南话。 总的来说杭州现在的本地话中,古代杭州本土方言与南宋北方官话的比例约为7:3,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公元前,夏禹南巡乘船到会稽(绍兴)经过,发现此地如此美妙,就下船一游,船古名“杭”。后人就称“余杭”,一直吴越国也称“余杭”。
秦统一六国后,设县制,改名“钱唐”。那时杭州是钱唐县。
新莽时改泉亭县。
东汉时,恢复“钱唐”,属吴郡;还有一个别名“武林”。
隋朝废郡为州,钱唐县升级为杭州(杭州之名从此出现)
唐朝,复郡,置杭州郡,钱唐这个别名,因避讳,改“钱唐”为“钱塘”。
南宋时,杭州郡升级为“临安府”,叫“临安”。
曾经那些杭州的名字,“余杭、临安”后来是杭州辖区的县名,“钱塘、武林”是杭州重要的地名,武林门,武林路,钱塘门外,钱塘江等。
1、武林:杭州之旧称,至今仍是杭州的重要地名,如武林路、武林门等。武林之名最早出自《汉书》,与其境内武林山有关。
2、临安:临安原为杭州下辖一县之名,南宋时称杭州为临安府,故南宋时期的三部地方志皆以临安命名。
3、钱塘:钱唐县是杭州的前身,设立于秦朝或战国时期,是今杭州市区内出现的第一座县城。南陈钱唐县升格为钱唐郡,隋改置杭州,下辖钱唐县等。
4、腰鼓城:钱镠第二次筑杭州城后,彼此独立的州城与县城被包进一座大城内,此城南北距离大而东西距离小,形似腰鼓。遂有此名。
这个问题要看你问的是哪个朝代?古代有多古?是秦汉,还是唐代?还是宋元明清?这样问有点笼统~
还是人出行,皇帝出行?还是运送奏折?还是商旅运送货物?时间都是不一样的~
还有是陆陆?还是水陆呢??
中国古代最早在商代甲骨文就有驿站的记载,秦汉时期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物流体系,不同书信,不同等级传送的不同物品都有不一样的马匹和方法运送。
举个例子,杨贵妃吃荔枝,送到时还没有变味,一般情况下荔枝3天之后就变味儿,那么运送时间是三天内,而且当时也没有冷藏技术,最远3天内运到只可能巴蜀地区的合江荔枝,现在走高速也开车也要850公里,开车10个多小时,推算出来,3天850公里,北京到杭州1300公里,在唐代奔着人和马都跑si的状态,需要4天半左右!!
再有就是皇帝出行,乾隆就游山玩水状态真的从北京到过杭州,水陆陆陆都有,南下路程三千一百零四里,大概用了3个多月~
还有就是晚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九月,时任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离京回乡,他的日记记录了北京到杭州的一般旅行走法:1898年从北京到杭州,要先坐汽车到天津的塘沽,再坐汽船(中途停靠山东烟台)到上海,再坐船到杭州。加上旅途等候时间,蔡元培九月初一中午从北京出发,九月初十中午才到杭州,一共花了整整九天时间。
当然了,紫薇和金锁从济南到北京,400多公里走了半年也是有的~😂😂😂
知府是明朝才正式命名的官职名,也就是说知府的叫法起源于明朝,这在古代正史《职官志》中有明确的记载,宋朝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朝时才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史料上说,明初,按照缴纳税粮的多少,府被分成三等:京府府尹为正三品;纳粮20万石以上为上府,上府知府从三品;20万石以下为中府,中府知府是正四品;10万石以下为下府,下府知府从四品。不过,没多久所有知府均改为正四品了。明初应为从三品,后为正四品。而清朝沿明制,乾隆十八年前为正四品,其后从四品(不知小四怎么想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杭州古典音乐趋势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杭州古典音乐趋势研究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